admin

涨姿势!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

admin 赛事百科 2024-04-06 96浏览 0
涨姿势!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

  原标题:涨姿势! 各种食材传入中国时间表

  我们现在广泛食用的食材小麦、高粱等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于中国,而是在某种契机下传入中国的,可是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?

  先秦

  1.小麦:原产西亚,约4000年前传入。

  2.大麦:同上。

  3.高粱:原产非洲,西周时沿埃及→印度传入。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。

  4.皮燕麦:原产欧洲。裸燕麦(莜麦)原产中国。

  5.藕: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,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

  6.萝卜:古称“莱菔”,《尔雅》名“芦萉”,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

  7.姜: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。传入时间不明,孔子有“不撤姜食”,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有“阳朴之姜”

  汉

  张骞出国一趟,带回来很多好吃的:1.葡萄;2.核桃;3.石榴;4.黄瓜,原称胡瓜,南北朝时石勒改叫“黄瓜”(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,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);5.蒜;6.蚕豆;7.旱芹;8.香菜(或说唐朝始传入)。

  汉代传入的还有:

  9.豌豆;10.芋头,原产东南亚 ;11.莳萝(洋茴香),一说唐朝传入;12.胡椒;13.大葱(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)

  三国两晋南北朝

  1.茄子:由印度传入(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《齐民要术》,当时已是寻常蔬菜,可见栽培肇端早于此)

  2.扁豆:由东南亚传入

  隋、唐、五代

  1.无花果:原产西亚,唐时传入

  2.菠菜:由尼泊尔传入

  3.莴苣:隋代传入

  4.开心果(阿月浑子)——至晚于唐代,由中亚传入,《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》

  宋

  1.西瓜:原产非洲,唐时入西域,宋时传入中原;

  2.丝瓜:原产于东南亚,宋代(存争议,陆游《丝瓜》:“丝瓜涤砚磨洗,余渍皆尽而不损砚。”)引种到中国,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。

  3.胡萝卜(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)

  元

  香蕉:原产东南亚(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,然而古称“甘蕉”是否确为香蕉,存疑)

  明

  1.菠萝:原产巴西

  2.辣椒:原产美洲,明末传入

  3.南瓜:明末清初传入

  4.苦瓜:郑和带回国

  5.土豆:原产美洲,明末传入种植

  6.甘薯:原产美洲,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

  7.向日葵:原产美洲

  8.玉米 :玉米原产于中美洲,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。16世纪时传入中国,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《巩县志》。

  9.花生:原产美洲

  土豆、红薯、玉米、花生传入中国,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附带的粮食压力,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条件(清顺治十二年人口1.2亿,到咸丰元年4.3亿)。此前的主食加工费时费力,收割、脱壳、研磨,面食还要做成型,看唐朝的菜谱,当时主食就是各种烤饼。可以想见第一次看见土豆和地瓜时的喜悦:卧槽!这么大块的粮食?挖出来就能吃了?吃一点居然就饱了……

  清

  1.草莓:中国有野生品种,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。

  2.番木瓜:明末清初,原产墨西哥

  3.苹果:中国原产的苹果叫“柰”,又称沙果,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

  4.菜花:光绪朝引进

  5.卷心菜:清初引进,原产欧洲

  6.洋葱:清末引进,原产西亚

  7.番茄:明代有记载,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说,有报道指西汉墓发现番茄种子,证据尚不确凿

  8.西葫芦 :起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边界,清朝时传入我国。

  那么我们原生的究竟有什么?

  1.水稻;

  2.白菜:半坡遗址发现过白菜籽,但今天常见的白菜,可能仍然是由地中海一带分多次传入中国的,同时传入的还有油菜;

  3.小米(粟);

  4.糜子 ;

  5.龙眼 ;

  6.梨 ;

  7.橙子;

  8.樱桃 ;

  9.韭菜;

  10.冬瓜;

  11.大豆;

  12.山药;

  13.茭白;

  14.黑木耳;

  15.葫芦;

  16.枇杷;

  17.枣/酸枣;

  18.杏:中国是杏原生起源中心之一,另外中亚和近东也有原产品种;

  19.桃子;

  20.中国李(与今市面常见的黑布朗略不同);

  21.榛子 ;

  22.栗;

  23.猕猴桃:古称“苌楚”,20世纪初传入新西兰,改良为奇异果,今新西兰是最大的猕猴桃出口国;

  24.荔枝:中国荔枝发源于中国本土,很可能是云南、海南、广西、广东的野生品种驯化栽培。较早见载于《西京杂记》和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。《三辅黄图》说汉武帝试图在长安种荔枝,无一存活,武帝遂杀匠人陪葬。

  来源:摘自知乎·虫离小僧、维基百科、新浪爱问

  责任编辑: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发表评论